游泳被广泛认为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,但专家提醒,这项运动也潜藏着高风险。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丁邦晗教授指出,尽管游泳可以增强心肺功能,促进身体健康,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此项活动。对于患有心脏病、高血压、癫痫、哮喘及免疫力低下等疾病的人群,游泳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,甚至猝死。
意外发生的原因之一是突然入水。许多泳者在未充分适应水温的情况下便跳入水中,这可能导致身体不适。因此,在游泳前,建议通过淋浴来湿身,以帮助身体适应泳池环境。此外,保持水质清洁也是游泳安全的重要一环。
溺水事故也需引起重视,专家指出,溺水后人的反应因个体差异而异,有些人可能会恐慌挣扎,这种情况会加重溺水的危险。实际上,溺水距离死亡只有几分钟时间,停止呼吸超过30秒,便会导致严重后果。若在一分钟内及时施救,生还的几率高达90%,但若超过五分钟,救援难度则大大增加。
在游泳时,还需注意一些禁忌:不应在饭前饭后立即游泳,剧烈运动后也应避免立刻下水。女性在月经期间不宜游泳,心脑血管疾病、先天性心脏病、皮肤病等患者也应谨慎。此外,饮酒后绝对不应游泳,游泳后的卫生问题同样不可忽视。
为了确保游泳的安全性,建议选择正规泳池,避免在陌生的水域游泳。游泳协会呼吁公众增强安全意识,了解游泳的风险与应对措施,以便更好地享受这项运动的乐趣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